Moneta每日新聞:全球能源格局重構:清潔投資激增、電力時代加速到來
摘要:全球能源體系正在經歷一場深度重構,而最具象徵意義的轉捩點出現在投資流向的變化上。國際能源署在《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預計 2025 年全球能源投資將達到 3.3 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吸納了約三分之二,總額超過 2.2 萬億美元,涵蓋可再生能源、核能、輸電網絡與儲能等板塊。相比之下,化石燃料的投資規模不足 1 萬億美元,顯示資本正加速向低碳未來傾斜。能源體系的壓力點也隨之轉移。全球仍有約

全球能源體系正在經歷一場深度重構,而最具象徵意義的轉捩點出現在投資流向的變化上。國際能源署在《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預計 2025 年全球能源投資將達到 3.3 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吸納了約三分之二,總額超過 2.2 萬億美元,涵蓋可再生能源、核能、輸電網絡與儲能等板塊。相比之下,化石燃料的投資規模不足 1 萬億美元,顯示資本正加速向低碳未來傾斜。
能源體系的壓力點也隨之轉移。全球仍有約 7.3 億人口缺乏可靠的電力供應,能源署警告稱,以目前進度來看,想在 2035 年之前實現全球普遍獲得穩定用電的目標仍具不小難度。儘管近年來專案建設有所推進,但整體速度仍落後于疫情前水準,成為能源轉型過程中最現實、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短板。
與此同時,支持清潔能源與高性能計算的上游資源正成為新的戰略焦點。報告指出,關鍵能源材料的精煉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高度集中,其中一些重要礦產的加工環節有近七成掌握在單一國家手中。這些材料不僅用於電池與光伏組件,也直接關係到高性能晶片的製造與資料中心的擴建,供應鏈過度依賴帶來的風險正在加劇,各國亟需進行長期的多元化佈局。
在需求端,電力消耗增速正在被人工智慧與資料中心的擴張全面改寫。國際能源署預計,2025 年全球資料中心相關投資將升至 5800 億美元,首次超過石油供應領域的 5400 億美元,這被視為“電力時代全面確立”的象徵性時刻。展望未來,到 2030 年 AI 相關設施的用電量或增長五倍,推動全球資料中心總耗電量整體翻倍,其中美國貢獻約半數增量,歐洲與亞洲則構成主要的新需求來源。
而在能源構成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擴張仍將是未來十年的主線。按照既定政策情景,太陽能發電量到 2035 年可能較當前水準增長四倍,風電幾乎擴大三倍,核電需求則有望提升 40%,為高耗能行業提供穩定的低碳電力支援。與此同時,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在 2030 年前後觸及日均 1.02 億桶的峰值後逐步回落,天然氣需求則在 2030 年代中期趨於平穩,傳統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正在被削弱。
(請注意:Moneta Markets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