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每日新聞:新興市場成定價新錨,低通脹、高利率重塑資本流向
摘要:在全球資本尋找新定價錨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意外成為通脹與利率組合最具“性價比”的區域。多國央行在過去一年果斷調整政策,土耳其從年初的 50% 高點一路下調至 39.5%,韓國自 2024 年 10 月以來更累計實施了四次降息,將利率降至 2.5%。政策節奏的提前轉向,與主要發達經濟體依舊受制于通脹高黏性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貨幣端的表現進一步強化了投資者對這一資產類別的興趣。巴西雷亞爾今年迄今上

在全球資本尋找新定價錨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意外成為通脹與利率組合最具“性價比”的區域。多國央行在過去一年果斷調整政策,土耳其從年初的 50% 高點一路下調至 39.5%,韓國自 2024 年 10 月以來更累計實施了四次降息,將利率降至 2.5%。政策節奏的提前轉向,與主要發達經濟體依舊受制于通脹高黏性形成鮮明對比。
與此同時,貨幣端的表現進一步強化了投資者對這一資產類別的興趣。巴西雷亞爾今年迄今上漲超過 13%,匈牙利福林兌歐元的升幅也超過 3%,成為地區貨幣中最亮眼的組合。部分國際資產管理機構指出,新興市場本幣債的吸引力已達到近十年來最高水準,其核心邏輯正是實際收益顯著領先於其他地區。
債券市場同樣出現結構性亮點。以摩根大通 GBI-EM 指數為例,新興市場本幣債今年的平均回報率達到 7%,其中匈牙利、巴西和埃及的收益率更超過 20%。美元計價債也表現不俗,EMBIG 指數截至 10 月上漲了 12.53%,高收益主權債回報達到 15.63%,企業債指數 CEMBI 同期則錄得 7.95% 的漲幅。
真正推動這一輪估值重定價的,是通脹格局的罕見逆轉。剔除疫情影響,這是三十多年來首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新興市場的平均通脹率低於發達經濟體。2025 年第三季度,新興市場通脹僅為 2.47%,而發達經濟體高達 3.32%。
新興市場呈現出的低通脹 + 高實際利率組合,正在成為資金再配置的主要吸引力。幣債、美元債,抑或具備升值動能的貨幣,多重因素共同構成資本新的引力中心。
(請注意:Moneta Markets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